臨潭:十年蝶變與跨越歷程
近年來,臨潭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緊盯“牛羊豬藥菜菌”六大特色優勢農牧產業,全面夯實“產業基地、資金保障、產品銷路”三大基礎,大力實施“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優環境”四大措施,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十年來,臨潭縣立足特色資源,主動作為、高位推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現代化,全力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穩定增收。全縣注冊中藥材、蔬菜、小雜糧等農畜產品注冊商標從2012年22個增加到2022年55個,無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品牌創建從空白到2022年認證綠色食品18個、有機農產品1個、無公害農產品10個,完成“臨潭當歸”“臨潭大黃”地理標志認證,創建“甘味”農產品品牌4個,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發展。
十年來,臨潭縣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6.52萬畝,到202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到30萬畝以上,中藥材、高原夏菜、油菜、青飼料玉米、藜麥等特色種植面積增加到16萬畝以上。規模養殖場從2012年的20多家增加到2022年130多家,養殖戶6700多戶,牛羊豬等牲畜存欄量17萬頭只,年出欄各類牲畜12萬頭只以上,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45萬噸。
十年來,臨潭縣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全縣龍頭企業從2012年3家增加到2022年9家(其中:省級1家,州級2家,縣級6家),合作社從2012年155家(省級示范社1家)增加到2022年874個,認定縣級示范合作社190個,州級示范合作社15個,省級示范合作社30個,國家級示范社3個,成立湖羊、中藥材、土蜂等聯合社11個,培育示范家庭農場121個。大力扶持獎補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樹立了“431+”肉羊養殖產業、“633”中藥材產業、西開高原夏菜產業等產業發展模式,以入股分紅、資產收益、勞務用工等形式穩定帶動1.2萬多戶不斷增收。
十年來,臨潭縣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0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5萬畝,農業機械擁有量從2012年0.6萬臺套增加到2022年1.2萬臺套,牲畜暖棚從2012年4000多座增加到2022年9000多座面積60多萬平方米,從2012年無連棟溫室、蔬菜保鮮庫、中藥材加工、屠宰冷鏈等設施到2022年建成牲畜暖棚建成現代農業連棟溫室5座占地1.3萬平方米,蔬菜保鮮庫42座庫容6.2萬立方米,中藥材加工倉儲企業4家,年加工能力達到10000萬噸以上。投資8400余萬元的高原綠色牛羊肉屠宰冷鏈加工倉儲項目全面建成,年屠宰能力可達到30萬頭(只),靜態存儲能力360噸。
十年來,臨潭縣農業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持續加強農業技術人才技能培訓,累計培訓合作社理事長、致富帶頭人、專業技術人員從2012年1200多人次增加到2022年5300余人次。從2012年未建立產業示范基地到2022年建立中藥材、高原夏菜、食用菌、牦牛、肉羊、藏羊、中蜂、飼草料等科技示范基地21個。
華章已經繪就,贊歌即將唱響。臨潭縣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對“三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持續強基礎、抓重點、補短板,全面加強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等中藥材特色種植基地建設。同時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原則,持續推進養殖專業村打造,依托龍頭企業和經營主體推進良種繁育推廣,促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開展特色優勢農畜產品原產地認證和品牌開發,加大綠色農畜產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力度,全面做好農產品“展銷、促銷、營銷”三篇文章,推動臨潭農特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全力以赴完成糧食生產任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愋±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