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也是最好的教科書。生活在洮州這片紅色熱土上的16.12萬人民,從未忘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也從未忘記在一個多月時間里,紅軍與臨潭各族兒女結下的魚水深情。
“1936年8月19日,紅軍在新城鎮召開由各階層代表參加的千人大會,宣布成立臨潭縣蘇維埃政府……”位于臨潭縣新城鎮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會議紀念館里,為來自州內外的干部、群眾、學生講解紅軍在臨潭的革命事跡,引導大家參觀相關珍貴歷史照片、革命文物,是講解員劉玉琴的日常。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縣各單位各部門通過瞻仰紅色遺址、聆聽革命故事、觀看紅色電影等,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接受紅色教育。作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紀念館,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了解,自今年3月份至今,該紀念館的參觀人數已超過3萬人次。
各單位通過召開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干部集中學習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定學習內容;開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黨史百年天天讀、黨史小課堂、洮州兒女讀黨史等黨史學習教育專欄推送學習內容1000多條次。同時通過舉辦讀書班、送學上門等學習形式,線上線下齊發力,確保學習教育融會貫通。
“房子干凈舒服,食堂的飯菜也很好吃,生病了還有大夫。我們住在這里,天天就像過年一樣。”入住到冶力關鎮中心敬老院的特困供養老人閆文華高興地說。據了解,在這所敬老院里,還有7名像閆文華一樣的特困供養人員。工作人員每日按時為老人們打掃房間衛生、整理床鋪、清掃庭院,切實解決了老人們當下的困難和后顧之憂。4月以來,臨潭縣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將抓好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建、民政、公共安全、疫情防控、社會治理等民生工程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好就業難、上學難、就醫難、出行難、辦證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學黨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做合格的黨員,更好地服務群眾。為此,縣級領導班子深入各行業、分管領域、鄉鎮村社一線,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充分征求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建議,充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謀深謀實工作與學習的契合點和關聯點,圍繞重點工作深耕發力。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緊盯人民群眾得實惠、黨員干部有提高、黨群關系新發展、開局起步聚力量的目標,梳理“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清單,并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切實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騾子馱下布著呢,群眾如今富著呢,各樣新風樹著呢,黨給指下路著呢……”在農牧村,為了讓各族群眾輕松了解黨的歷史,農牧民黨員便以“洮州花兒”傳播紅色知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一首首曲調高亢、節奏明快,富有濃郁生活氣息、鮮明地方特色的歌頌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的“洮州花兒”響徹在春日生機勃發的臨潭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