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卓尼縣尼巴鎮
卓尼縣尼巴鎮地處甘川交界處,屬純藏族聚居區,海拔3500米,自然風光旖旎,轄尼巴、江車等4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1005戶5813名群眾。
誰能想到在這世外桃源,在長達60年的時間里,尼巴、江車兩村因草山糾紛和權屬爭議導致矛盾不斷。如何解決尼巴和江車兩村的草山糾紛問題,讓群眾一同邁向幸福美好生活,成為擺在州縣黨委、政府和尼巴鎮歷屆黨政班子面前的重要任務。
自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州縣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尼巴鎮黨政干部堅持以扎實細致的群眾工作開路破冰,一次次地講政策、講法律、講道理,在主動作為中密切干群關系、在正確引導中理順群眾情緒、在依法治理中化解矛盾問題。經過不厭其煩地交流和以心換心的溝通,最終換來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每年夏季草場搬牧,尼巴鎮干部總是走在最前面,引導尼巴、江車兩村群眾和諧混牧、和睦共處。經過長期努力,長達60年之久的“尼江”問題成功化解、穩定局面得到長期保持。近年來,連續實現夏季和諧搬牧,“尼江”兩村關系“由對抗向合作轉變、由懷疑向信任轉變、由漸行漸遠向越走越近轉變”,實現了從過去“老死不相往來”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轉變。
為了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尼巴鎮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黨的組織路線,緊盯頑瘴痼疾,深挖問題根源,采取非常之舉,扭轉社會亂象。緊抓基層組織換屆有利時機,加大整頓力度,從配強配齊村級“兩委”班子入手,將黨性原則強、理想信念堅定、熟悉當地情況、群眾信得過、會做群眾工作的能人干將選到村“兩委”班子。在制定村級發展規劃、實施項目建設、發放惠農資金、調解鄰里糾紛、打擊偷牛盜馬等工作中,引導村干部發揮積極作用,逐步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在長期實踐中,尼巴鎮干部充分認識到,“尼江”問題是“因貧生亂”的典型,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于發展。多年來,尼巴鎮緊抓政策機遇,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從解決交通、水利、住房等難題入手,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完善生產生活設施、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全鎮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實現了較快發展,農牧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內生動力和發展勁頭更足,增產增收步伐明顯加快。2021年,全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25元,比全州人均高1693元、比全省人均高1481元。
此外,尼巴鎮還因地制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綜合運用勞務輸出、居家靈活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四種方式”,進一步促進轉產就業,打開了“人人有技術、家家有財路”的致富增收新局面。如今,尼巴鎮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更加厚實,鄉村旅游業和特色農牧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牧家樂”“藏家樂”已成為當地群眾新的致富增收點,食用菌種植、青稞油菜加工等產業成為新業態。
從傾力傾情調處化解“尼江”問題,到堅持精準方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再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尼巴鎮廣大黨員干部聽民聲、察民情、匯民智、解民憂,讓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有了實實在在的提升。日前,尼巴鎮人民政府榮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