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譜新篇
——瑪曲縣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楊飛
近年來,瑪曲縣基層黨建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緊緊圍繞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補短板、強弱項、破難題,樹品牌、建機制、夯基礎,全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中心大局深度融合,奮力譜寫了一曲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堅持以固根鑄魂為先導,全面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斍h始終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及省、州黨代會精神作為學習培訓的首要任務、中心內容和必修課程,年內舉辦各類培訓班次9期,培訓黨員干部1200余人次,通過扎實的理論教育,促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把“四個意識”融入靈魂、“四個自信”注入血脈、“兩個維護”嵌入骨骼、“兩個確立”刻入基因,真正做到在“學思想”中堅定理想信念,在“見宗旨”中擔當初心使命,在“識大局”中謀事干事成事。
堅持以夯基固本為抓手,持續建強基層組織堡壘。該縣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鮮明導向,以實施“四大工程”為抓手,著力鞏固黨的執政之基,通過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堡壘提升”工程、“提質聚力”工程、“增收消薄”工程,全面實現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結構調優目標,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間,成立23個臨時黨支部、28支黨員先鋒隊,組織2200余名黨員干部筑起社區管控和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堅持以品牌創建為契機,著力提升全域黨建質量。結合全州“一縣一特色”黨建品牌創建行動,把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認真實施“1258”工作法,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在牧村,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抓鄉促村”、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民事村辦”等重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了村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在社區,高質量完成社區黨委升格,進一步推進賦能擴權減負,引導97個駐區單位和1240名在職黨員向社區報道,下活了城市基層黨建融合共建、共治共享“一盤棋”;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制定了《瑪曲縣2022年度評選“十佳黨支部”工作方案》,引導學校、醫院等行業系統黨組織規范提升,推動形成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互滲透、互相促進、創新開展的工作格局。
堅持以融合共治為載體,全力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結合“8+”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黨建+網格”行動,將全縣43個村(社區)細化為1086個網格,設置網格長305名、網格員781名,縱深理順了基層治理脈絡。立足瑪曲縣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實際,打破區域壁壘、打破條塊分割,組建跨區域聯合黨(工)委,實現了組織共建、隊伍共管、活動共辦、資源共享、治理共抓。堅持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統攬全局的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制定《瑪曲縣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深入開展“送法下鄉”、“送法進村入戶”活動,持之以恒整治移風易俗,形成了組織引導“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基層治理格局。
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線,聚焦中心任務展現擔當。緊緊圍繞“12345”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調動全縣165個黨支部、3168名黨員干部,組織各鄉鎮牧民群眾參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打造“萬頭牦牛養殖基地”“萬只藏羊養殖基地”和畜牧循環經濟示范基地,2021年底,全縣出欄牦牛20.5萬頭、藏羊25.6萬只,生產鮮奶2.91萬噸,牧業生產健康平穩。立足全縣產業結構,成立了“瑪曲縣歐拉鎮鄉村振興產業園區黨建聯盟”,構建“黨建+人才+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牧民戶均年增收3000元。
堅持以有為有位為準則,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樹牢“靠能力吃飯,憑實績說話”的鮮明導向,在全面從嚴治黨、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維穩處突等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為建設一批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了后備儲蓄力量。充分發揮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晉升制度的激勵作用,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堅持以人才引育為支撐,點燃鄉村振興動力引擎。堅持人才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地位,聚焦需求,加大人才的“引育管用”,通過整合編制存量,建立了25人編制“周轉池”。開展人才信息數據常態化管理,建立完善了涵蓋3706人的“六類人才庫”。掛牌成立了瑪曲縣畜牧、林草、醫療人才專家工作站,建立了畜牧養殖人才實訓基地、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實施人才“組團式”幫扶,推動“組團式”幫扶向基層拓展,26個縣直單位對口26個幫扶點,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持續發揮作用。
承載著使命和擔當,瑪曲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昂揚的斗志,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瑪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