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舟曲縣正月十五別具特色的松棚楹聯燈會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它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美好。按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在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常常舉行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舞龍舞獅、打太平鼓等民俗活動,慶祝佳節。歡度此節,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南舟曲縣正月十五元宵松棚楹聯燈會卻別具一格,獨有特色。 舟曲縣楹聯文化歷史悠久,自古就有“松棚楹聯燈會”活動,與國內外鬧燈會不同,世界絕無僅有?胺Q“半間松棚半間架,一盞明月一盞燈”、“雖是西錘邊塞地,賽過揚州城中燈”。


據傳,素有“小揚州”、“賽揚州”之稱的舟曲元宵楹聯松棚燈會,燈火興于隋唐、對聯盛于明清;顒又饕砷郝撍膳锎髸、十五廟會、十九“迎婆婆”為主的內容形式組成。民間創作更是經久不衰、異彩紛呈,有著深厚的人文基礎。每年元宵節,舟曲縣城大街小巷,每隔幾米,就是一道彩門,道道彩門上面又以長桿鋪架,把各彩門連接起來,彩門上束扎著松枝翠柏,其間懸掛著五光十色的彩燈,門兩楹鑲貼對聯,整個小城松棚連翠,燈火輝煌,姹紫嫣紅,是一座不夜城。舟曲歷代文風甚蔚,不乏才子舉人,書法稱譽省內,元宵節期間,更是舟曲人潑墨揮毫、激揚文字、大展才華之時,因而,此時的舟曲小城更是楹聯的廳宮,書法的寶殿。無論機關單位,還是百姓人家,門門對聯呈祥,移步觀賞,真是 "九街燈對列火樹,萬幅書聯綻銀花"。

為保護和傳承“松棚楹聯燈會”這一悠久的歷史傳統,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活動中作出積極貢獻,舟曲縣以創建“中國楹聯文化縣”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成功創建為“甘肅省楹聯文化縣”的基礎上,又獲得了“中國楹聯文化縣”殊榮,全力開展了“一街”、“一園”、“一場”、“一校”、“一賽”、“六景點”建設工作。每逢正月十五,廣大游客紛紛上街觀看縣城主街道松棚燈會,猜燈謎、看花燈,西關、西街楹聯文化一條街仿古牌樓,懸掛的漢藏雙語主題對聯,兩側商鋪行業主題對聯,街面兩側楹聯立柱或展示燈箱,都是大家評鑒的主要對象。

舟曲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旅游文化資源多樣。宗教、民俗節慶、民族舞蹈、民族歌曲、剪紙、刺繡編織、木雕、古文化遺址、碑文石刻、民族服飾、飲食、建筑、詩詞楹聯書畫方面,舟曲自古崇尚詩禮,“耕讀傳家”蔚然成風,書畫詩聯創作之風興盛,大量書畫等文藝作品獲得國家和省州獎勵,尤其是自明代就開始舉辦的“元宵楹聯燈會”,將楹聯、詩詞、美術、書法、燈藝等藝術與祭祖、社火、廟會等民俗活動融為一體,不但是名副其實的“甘肅楹聯文化縣”,“全國藏區第一楹聯文化縣”。而且別具一格,獨有特色的松棚燈會,更是融入了藏族地區文化特色,突出了文化內涵,展示了舟曲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及重建成就;弘揚了舟曲歷史、人文、風情、民俗。也充分展示了舟曲良好的對外形象。(嚴辛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