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崗位,一面旗幟;一份堅守,一份力量。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勇于開拓、不怕困難、埋頭苦干、服務人民的勞模精神,詮釋了勞動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本色。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勞模是時代奮進者的代表,是幸福美好新甘南的社會縮影,是激勵全州上下團結奮斗、建功立業的精神符號。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新藍圖已經繪就,新征程全面開啟。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本報推出“中國夢•勞動美——我心向黨”系列報道,展現我州勞動模范的風采,記錄勞動者奮進足跡,敬請關注。
王玉明:工匠精神制硯人生
我國自古代起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會氛圍。在今天,我們黨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弘揚工匠精神。在洮硯之鄉——卓尼縣有許多人熱愛、傳承、保護著洮硯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王玉明就是一個用一生踐行工匠精神,致力于傳承弘揚洮硯文化的人。
提起洮硯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扣之無聲等特點享譽海內外。歷代文人、學者和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贊嘆不已。
在采訪王玉明的過程中,我們近距離欣賞了精美的洮硯作品,感受著它晶瑩如玉的觸感,被洮硯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所震撼,我們不免感嘆,原來工匠精神,就是這細微處的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新。
王玉明出身于制硯世家,畢業后先后拜當地洮硯雕刻名師為師學習洮硯雕刻藝術,由于他悟性過人,又勤奮好學,很快成為當地雕刻者之中的佼佼者。
硯雕是一種艱苦細致的技術工作,從設計開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對雕刻者的技藝是一種極大的考驗。王玉明通過刻苦學習、潛心鉆研,最終成為卓尼知名的洮硯大師。
1997年他所雕刻的作品《畫龍點晴硯》被省上領導作為甘肅對香港回歸的贈禮之一贈送香港。2007年他的巨型洮硯作品《紅樓夢硯》填補了中國古典文化以硯的形式展現的空缺,創下了硯界之最。2009年他的作品《祥龍護寶》被國家財政部永久收藏,為宣傳洮硯文化做了巨大貢獻。
王玉明這一生都是與洮硯為伴的,他對洮硯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熱愛。在自身技藝取得成就后,他越發重視洮硯的傳承和發展,2018年9月,王玉明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任教,培養非遺高技術人才。他毫無保留的將畢生技藝授于他人,使更多年輕人學習洮硯雕刻技藝。王玉明培養了洮硯雕刻高技術人才近500人,其中有6人已被甘肅省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王玉明并沒有滿足于自己所獲得的成就,而是不斷探索洮硯的文化內核,他專門編撰了《洮硯的鑒別和欣賞》一書,此書現已出版發行。為更多人了解洮硯提供了便利。
王玉明被評為中國民協硯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甘肅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榮獲了“隴原工匠”、“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從王玉明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那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折射著各行各業一線勞動者的精神風貌,為各個專業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精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