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全州把脫貧攻堅農牧村飲水安全作為最大的民生項目,堅持政策向扶貧傾斜、資金向扶貧聚集、項目向扶貧靠攏,積極協調整合項目資金,加大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實施力度,全力開展沖刺清零行動,在國家投入的基礎上,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投入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累計投入3.2億元,鞏固提升1097處工程,水利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州已初步建成了以集中供水工程為主的農牧村供水工程體系,建成農牧村供水工程2059處,受益人口56.6萬人,飲水安全達標率100%,自來水普及率94%。
一是強化責任擔當,高度重視飲水安全保障工作。保障飲水安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鞏固水利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州縣兩級水務部門圍繞鞏固擴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始終把保障農牧村飲水安全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堅持政策、資金、項目向保障飲水安全傾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全力推進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2021年,州縣兩級水務部門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投資3789.5萬元,實施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水源保障工程21項,涉及我州8縣市,18個鄉鎮,21個村,1.68萬人。同時,落實維修養護資金2250.5萬元,對八縣市53個鄉鎮、968個村組、941處工程進行了維修,有效保障了28.5萬人的飲水安全;統籌整合資金6038萬元,對65處工程進行了改造提升,有效提升了9098人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圍繞保供重點,全面排查飲水安全薄弱環節。高度重視各渠道反饋的飲水安全問題,及時排查影響正常供水的隱患問題,及時解決因災等突發性供水不穩定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堅持舉一反三,即知即改,做到解決一個問題、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同時,針對當前冬季極端天氣對供水易造成不穩定的隱患,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全面建立凍管排查工作責任制,采取州、縣、鄉、村四級聯動排查方式,從“源頭”到“龍頭”全面排查供水不穩定因素。針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采取“穿衣戴帽”、“儲水保障”、“溫水解凍”等方式,嚴防凍管問題發生;為了有效防范和及時解決凍管問題,每個縣購置2套以上高溫蒸汽疏通機,配備了應急供水車,儲備必要的各類管材,做到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切實保障農牧村冬季正常供水。
三是堅持多措并舉,建立健全保障飲水安全機制。健全管護機制。制定了《甘南州城鄉飲用水安全管理條例》,全面落實縣級政府主體、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管、供水單位運行管理“三個責任”,健全縣鄉兩級飲水安全工程專管機構,做到縣、鄉、村管護人員、制度、經費三到位,建立工程專管機構182個,落實管護人員1675人,從體制機制上有效保障了工程良性運行;建立了縣級飲水安全工程應急搶修機制,在鄉鎮水管站設立物資儲備倉庫,配備了必要的防凍、易損配件等。組建了縣級飲水安全專業維修隊伍,公示片區負責人、維修人員信息,確保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供水問題;加強水質檢測。持續強化水質日常監測,積極發揮縣級水質檢測中心作用,加強縣域內水質抽檢工作,對單村單項的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分散工程定期開展抽檢,確保水質化驗指標合格率保持在20項以上,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安全保障。2021年各縣市共落實水質檢測運行經費102.6萬元,培訓各類水質檢測技術人員43人次,化驗水質1460份。同時,全力推進水費收繳工作,按照《甘南州農牧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方案》,全面指導各縣市全力推進水費收繳工作,截止目前收繳水費320萬元,水費收繳率達到了96.8%以上;加強培訓宣傳。各縣市水務部門對納入公益性崗位的水管員會同人社部門和鄉鎮政府共同研究制定村級水管員管理、考勤、考核制度及激勵辦法,建立健全水管員動態管理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和工資待遇的重要依據,著力調動水管員工作積極性;州縣水務部門加大水管員業務能力培訓力度,持續開展水管員的日常業務技術指導,累計培訓水管員1127人次,進一步提高水管員管水能力;切實加大農牧村飲水安全政策宣傳力度,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眾講解管水用水節水常識,增強群眾自我管水節水意識;同時,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在用水“明白卡”上標明各級監督電話,積極受理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用水問題,最大限度保障群眾正常用水。
四是聚焦提檔晉升,全力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由于我州獨特的自然環境,飲水安全工程具有“點多、面廣、線長、分散”的特點,建設標準較低、保障能力較弱、管護難度較大等問題普遍存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供水保障能力弱的問題依然突出。從總量上來說,我州水資源豐富,也是黃河、長江的主要水源涵養區,但從時空分布和利用效率上來說,個別高山和半高上區農村供水保障能力低,群眾“守著江河用水難”的情況依然存在。對此,在“十四五”期間,要以規;l展為重點,把推進“城鄉一體化、工程規;、管理智慧化”為目標,著力完善農牧村供水保障體系,推進飲水安全向供水保障轉變,加快現代水網建設。圍繞鄉村振興,按照“大水源、大水庫、大管網、信息化”的思路,在洮河、白龍江、大夏河沿線采取修建中大型調蓄水庫的方式,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集中連片供水工程,著力優化水資源空間分布;二是按照能大則大,能并則并,能延則延的原則,著力實施夏河甘加片區、阿木去乎片區集中連片供水工程,卓尼縣沿洮河集中連片供水工程,臨潭縣八角片區集中連片供水工程,迭部縣益哇片區、尼傲片區、桑壩片區、臘子口片區集中連片供水工程,舟曲縣南峪大川兩河口片區、拱壩片區、插崗片區等6項集中連片供水工程,著力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三是進一步拓展“引洮濟合”工程受水范圍,采取管網延伸的方式,輻射帶動合作周邊鄉鎮村組實現鞏固提升,著力優化工程效益。充分發揮“引洮入潭”工程效益,通過實施管網延伸工程,著力提升羊永、長川2個鄉鎮、17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推進臨潭縣中部片區供水工程建設,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并發揮效益,著力提升新城、流順、店子、洮濱4鄉鎮供水保障水平;五是及早謀劃論證“引洮濟合”水源補充項目,采取從洮河、大夏河引入大水源等方式,切實保障合作地區中長期供水穩定。在碌曲、瑪曲、迭部、舟曲等縣積極論證一批“連鄉帶村”集中供水項目,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式,分區分類推進供水工程體系建設,穩步提升農牧村供水標準和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