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架設“三線”辦實事
紅色基因+綠色資源煥發新活力
今年以來,迭部縣依托本土“紅”“綠”資源優勢,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于細微處見真章,以實際成效不斷提升當地群眾和廣大游客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開通“紅色班線”。為方便廣大黨員、群眾赴紅色研學基地接受紅色教育,打造流動黨建文化宣傳陣地,將之前“迭部縣—鐵尺梁—岷縣”客運班線變更為“迭部縣—哈達鋪—岷縣”紅色客運班線。該線路追隨紅軍足跡,途徑達拉溝口、尼傲峽、旺藏茨日那毛主席舊居、九龍峽、臘子口紀念碑、臘子口紀念館等紅軍當年在迭部境內走過的長征路,乘客可在乘車途中駐車瞻仰追憶長征歷史,亦可通過“車窗風景”領略長征途中的山峻路險水急。通過打造紅色客運班線,把紅色文化串“珠”成“鏈”,不斷推進“四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及青少年群體,回顧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堅定信仰信念,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打通“紅色長征路”。為方便前來瞻仰俄界會議舊址的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游學”人士“重走長征路”,達拉鄉積極動員干部群眾,對當年紅軍從崗嶺至俄界廣場所走的長征路進行了修繕、疏通,打造成“紅軍路”。“紅軍路”總長2.5公里,恰好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縮影,其中有荊棘遍布的松柏樹林,有僅容單人通行的羊腸小道,有坎坷曲折的山間小路,有“森林”,有“草原”,有“河流”,沿路懸掛有“血戰獨樹鎮”“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等重大戰役和“遵義會議”“兩河口會議”等重要會議及紅軍長征途徑迭部時“藏醫為周恩來醫治肝病”“一籃辣子壯行色”“崔古倉放糧”等紅色小故事宣傳牌,途中設置了“驛站”,較好地呈現了紅軍長征所走過的山山水水和驚心動魄的壯烈畫面。通過“長征路”,既拓展了紅色研學項目,又增加了體悟者在俄界地區的“游學”時長,為當地旅游市場“留住了人”,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據統計,今年至今已接待360批次8000余人。
牽線認養“紅蘋果”。旺藏鎮沿江一帶海拔適中、光照充足、土質疏松肥沃,適宜種植蘋果樹,產出的蘋果個大皮薄、果肉香甜、清脆爽口,當地群眾幾乎家家種蘋果、有果園。前幾年,因地處偏遠,運輸成本高等因素,蘋果滯銷成了當地果農的揪心事、煩心事。近年來,旺藏鎮黨委、政府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經果林產業,牽線搭橋聯系對口幫扶城市和結對單位拓展銷路,使當地蘋果遠“嫁”天津、奔向全國。同時,以茨日那村蘋果種植示范基地為重點,打造集優質蘋果采摘和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示范基地,通過線上線下,認買果樹,即可享有該果樹的管理權,平時可通過掃描果樹認買標識牌上的二維碼隨時掌握果樹信息,待蘋果成熟后可以根據認買地址分批次郵寄認買果樹上的蘋果,也可以由認買人自選時間自主采摘進行線下互動體驗,這種“你認我養、互動體驗”的銷售模式,使產銷更加透明、買主更加放心、果農更加用心,解決了當地果農的“后顧之憂”,同時,也為茨日那這片“紅色圣地”增添一份“綠色牽掛”!(記者 虎永康 通訊員 韓淵平)
|